父母从疫区回家后,隐瞒了行程,并没有隔离生活,他们的儿子被学校开除了!
“不公正?”在黑龙江省绥化市,一名高中生的父母从其他疫区返回。根据当地规定,家长和学生都应在家隔离七天。然而,回到当地后,父母隐瞒了行程,孩子们正常上学。后来,这名家长因为密切接触而被检查,相关部门进行了调查和处理!涉案的高中生被学校开除。
他知道自己从疫区回来,还隐瞒了行程,逃避检查,不配合防疫政策。毫无疑问,这种行为被怀疑违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规定,在紧急情况下拒不执行人民政府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的,给予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由于病毒有一定的潜伏期,父母关系密切,随时可能被诊断出来。如果最终成为诊断,父母的行为也可能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第330条,拒绝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风险的,依法确定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构成阻碍传染病预防控制罪的,依法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般来说,高一学生也是16岁,他们知道自己的父母属于疫情,没有按照规定进行隔离。他们还涉嫌违法甚至犯罪,将面临惩罚!
同时,应当指出,如果有关法律规定构成违法行为,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可以给予行政拘留,但不执行。如果他们年满16岁,他们可以被拘留。构成犯罪的,不满十六周岁的,免除刑事责任;年满十六周岁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驱逐出境合适吗?
根据《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22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学校要注重正面教育,配合家长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对个别犯错并造成后果的学生,学校可以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观察、开除学籍等处分根据情况的严重性,并按照相关规定和学校规章制度。"
换句话说,在规定方面,当学生违法甚至犯罪时,学校可以开除学生或不开除学生。
是否解雇主要取决于学校。
然而,也应该指出,这不是绝对的。开除学籍意味着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甚至可能毁掉他们的生活。如果高中生拒绝接受,他可以向学校上诉。拒不改正的,可以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诉。根据规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诉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和答复。
4月18日,黑龙江绥化市教育局发出一份通报,宣布开除一位高一学生。
通报称,4月11日,绥化市直属某学校高一学生,因其家长从外地返绥未按要求向学校报备,该学生正常到校上课。后经疫情指挥部查实,该生家长为密接人员,导致全班同学和8名任教老师以及共同居住人隔离观察。学校根据相关疫情防控要求和校规校纪管理办法,对该生做出开除学籍的处理决定。
处罚是一周前的行为,这一通报迅速引发网络反弹。绥化市市长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赶紧澄清,这是教育局发的,不是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没有效力,不会开除,只会批评教育。
很快,绥化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就发出通报,“责令学校整改、学生正常上课,撤销绥化教育局通报,对相应责任人作出处理。”在舆论压力下,绥化的口风出现180度大转弯,现在被处理的不再是学生,而是“相应责任人”。
这个结果看上去让人欣慰,实际上同样可怕,它表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权力超乎想象,既可以让学校出台严苛的规定,又可以让他们撤销。
两份通报,看上去是“大转弯”,而在逻辑上则是前后一致的,它们都表明,有一种“疫思维”已经渗透了我们的生活。
教育局通报开除学生,毫无疑问是错误的,也涉嫌违法。
一个16岁的高一学生,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学校出台的临时校规,不能和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而从根本上讲,即便学生的家长是阳性乃至“故意传播病毒”,也只能处罚学生家长,而不能“连坐”。
▲绥化市教育局的通报(图/网络)
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层层加码”防控的影子,家长是密接,需要隔离;该名学生属于“次密接”,同班同学和老师属于“次次密接”,老师的家属呢?可能是“次次次密接”,距离病毒传播已经非常远了。
这次处罚有着明显的报复性,因为并没有指出家长隔离一周后是否是阳性,很有可能,所有人都没问题,一周后按照规定,都应该解除隔离。但是,这时公布的却是一个“开除”的规定,它是学校通过“顶格处罚学生”来示威。
它引起人们的普遍反感,不仅是因为“处罚”是过度的,还因为冒犯了中国人的普通情感:即便家长犯错,学生又有什么责任呢?
在教育局的通报中,更值得注意的是后面这些文字:
“请各地学校引以为戒,深刻吸取教训,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和抵返‘双报告’,从严从紧落实好共同居住人形成信息报告……”
“日报告”、“零报告”和抵返“双报告”,这是学校为防疫织就的“大网”。如果这些报告是由家长通过钉钉等工具自己汇报,那么处罚的也应该是家长。如果是由学生汇报,那么,它要求学生要严密监视自己的“共同居住人”,有风吹草动马上上报。
对正处在人格养成期的学生来说,这可能会造成相当深远的影响——希望绥化市赶紧纠正这个做法。
学校如何参与防疫
当下奥密克戎来势汹汹,有些地方出现一例病例就封城,有些地方根本没有病例,却在演练封城。
地方政府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依然要相信,在疫情已经到了第三个年头,地方政府已经拥有了足够多的技术手段,来追踪人们的行踪轨迹。“高风险区”的人们,已经全域静止;不管是乘车还是开车,在路上都要反复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否则你会寸步难行。
▲3月26日,一位吉林舒兰的工作人员坚守工作岗位(图/视觉中国)
这种情况下,实在没有再动用学生来监控父母了,就让他们好好学习吧。
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当然也需要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做好防疫。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离,也就足够了,因为一旦有散发疫情,各地都会第一时间停课——学校尽管是先天聚集地场所,也不用太过担心。
但是我们看到的情况,则是学校“深入投入到防疫之中”,除了“开除”闹剧,在网上还看到“防疫不胜,学校何用”这样的口号。学校的功能偷偷发生了变化,似乎不再是以教学为中心,变成“为了防疫”了。
实际上,我们应该评估的反而是,这两年的疫情和防疫,已经给学校和学生带来过多的影响。一个2019年秋季入学的研究生,今年就要毕业了,却只正常上过半年学;一个本科生,已经有一半的时间在“抗疫”,没有正常的师生交往,也没有社团生活。而对中小学生来说,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其实更大。
学生需要的是更多关爱和辅导。如果家长是密接,甚至需要给学生做心理疏导,更要防止他被同学们疏远——绥化的做法完全走向反面。
“疫思维”
绥化有关方面能及时改正错误,总算给人一点安慰。这事给我们的教训其实有很多,因为它不仅是一个孩子的命运,也折射出了“疫思维”已经泛滥到了何种程度。
什么是“疫思维”?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脱离日常”,对人们采用一种“紧急状态”。
▲2021年4月疫情下的绥化街头(图/视觉中国)
出现大面积传播,政府启动紧急状态,限制人的流动,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疏远,暂时剥夺人们的权利(赋予红码、黄码),这些可以理解,而一旦疫情警报解除,政府也应该尽快让社会恢复常态。
但是,不仅是一些机构,甚至一些个体,都开始植入一种“疫思维”,要剥夺人们的正当权利。绥化随意开除一个学生,就是剥夺他的受教育权;而在生活中,我们也看到各种“防疫爱好者”。
随便举一个例子,不管有没有疫情,一些人的口头禅都是“能不出门就别出门”,“别去人多的地方”,这就是典型的“疫思维”。
我们要时刻警惕这种“疫思维”的作乱。为那位学生恢复学籍,也要努力让自己恢复成“正常状态”,不管是冰淇淋还是咖啡,都是正当需求,想见朋友,就要去见——如果你不在管控区的话。
本学校面向10-18周岁青春期叛逆孩子,对存在厌学、早恋、叛逆、离家出走等问题青少年采取行为矫正辅导教育,常年面向全国招生,全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安全有保障!
戒网瘾学校针对8至18岁以下有上网成瘾,叛逆出走,沟通困难,性格孤僻,采取人性化管理,行为矫正,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军事训练,生活体验,社会实践等多方位一体的科学化教育模式,已帮助多名青少年逐步走出困惑。
Copyright © 2012-2022 武汉正苗启德叛逆期管教学校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SITEMAP.XML 网站地图 SITEMAP.HTML 网站导航L TAG标签 网站lCP备案号: 鄂ICP备1902985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