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戒网瘾学校是一所正规的叛逆孩子管教学校,专门帮助8-18岁问题少年蜕变全封闭式军事化学校

孩子动手打人怎么管教(敢对母亲动手的孩子该怎么管教)

发布时间:2022-05-06 发布人:网瘾教育学校

【每天一点育儿知识】当孩子打人,无理取闹,甚至做出伤害自己或别人的事情时,父母除了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行为干预和制止外,更重要的是看看孩子有没有情绪问题。

爸爸妈妈的夫妻关系有问题,或者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太急躁、太高压、太控制,容易让孩子累积情绪。

所以偏差行为解决的关键不在于通过什么样的管教、惩罚的方法让孩子听话,让行为回到正常轨道上,而是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孩子爱打人,真是让人头疼。孩子本来玩得好好的,突然就动起手来,怎么就屡教不改呢?

孩子为什么会打人呢?孩子打人时,父母常见的教育误区是什么?最终,我们作为父母有何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01 孩子为什么会打人?背后的3层原因分析

1.安全感的缺失,导致孩子容易失控打人

《与渴望联结》写道:“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就像一个炸弹一样随时会爆发。孩子安全感不足,所有会使他害怕的东西,都很容易引发强烈的不安全感。”

也就是说,孩子一旦缺乏安全感,在外界的刺激下,很容易出现打人、咬人等攻击性行为。

比如留守的孩子中,外向、精力旺盛的孩子容易出现攻击性强、爱打架的情况。又比如遭遇过校园暴力的孩子,被人欺负,内心又缺乏安全感,内向的孩子往往会选择退缩逃避,但外向的孩子通常会变得攻击性很强,因为他们会错误地认为,只有当自己强大了,敢去打别人,才能够让别人害怕自己。

所以,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面对挑衅和危险,或者被人欺负时,很容易选择攻击别人来保护自己。

2.生理结构发展不成熟,孩子的行为容易冲动

《Dr. 魏的家庭教育宝典》写道:“人的大脑前额叶皮层负责理性思维、自我控制,而孩子的前额叶远远没有发育成熟,前额叶真正发育成熟要到二十几岁。所以孩子不能像大人那样“深思熟虑”,行为容易冲动。”

孩子由于生理结构发育的不成熟,碰到问题时,很难理性的进行分析,更多的是出于本能的进行一些反应,甚至做出打人等冲动的行为。

比如孩子面对同伴的拒绝时,不会深思熟虑或理性的思考同伴拒绝的原因,而只是单纯的认为被拒绝了。当被同伴拒绝或者排斥时,孩子内心就会产生很大的痛苦,这种痛苦会让孩子非常挣扎。这种情况无法改变,累积到了一定程度时,这个孩子就可能用攻击别人的方式来排解自己的痛苦。

所以,发育不成熟的生理结构,孩子的行为容易不理性的冲动。

3.负面情绪的积累,孩子选择打人进行情绪释放

孩子很可能之前已经累积了很多负面情绪,特别是愤怒。她不敢反抗,是因为年龄还小。如果时机成熟,那些压抑许久的情绪就会爆发。所以妈妈发现,自己越平和友好,孩子反而越会爆发。如果妈妈现在对孩子还是很不好,孩子或许会隐忍怒气,但终有一天还是会爆发,而且压抑的时间更久,爆发时情况可能会更严重,不只是像现在这样动手打妈妈。

孩子动手打人怎么管教(敢对母亲动手的孩子该怎么管教)(图1)

02 面对孩子打人,家长陷入常见的几个教育误区

1.父母通过大声吼孩子来制止孩子打人

《不吼不叫,妈妈的一场修行》写道:”妈妈的吼叫中充满了怒气、抱怨,充满了对孩子的种种不满,却唯独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耳中的吼叫,全是对他的否定,对他未来的负面预言。接收太多这样的信息后,孩子要么变得毫无自信,凡事不敢做决定,不敢努力尝试;要么变得无所谓,反正无非就是被吼一顿,没有任何实质的改变。

2.父母通过以暴制暴的方式来制止孩子打人

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阿尔文·坡胜特:“研究人员发现,经常挨打的孩子比普通的同龄人更具有暴力和犯罪倾向。这些孩子成年之后更容易患上抑郁症或者出现不合群,也容易对配偶使用暴力,甚至经济收入和事业层次都更低。”

研究表明,打孩子会降低孩子的智商,而平静和安定的状态是最利于大脑学习的。如果孩子因为经常挨打而感到愤怒或是害怕的话,他就会提心吊胆,学习也戛然而止。经常生活在对暴力的恐惧中的孩子会处于半惊慌的状态,在学习上自然也难以提高。

3.父母对孩子打人行为听之任之,认为等孩子大了就好了

面对孩子打人,父母该阻止的还是要阻止,让孩子知道什么分寸是被允许的,不能让他做小霸王。否则,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一个概念:在外面不敢打人,在家却可以!

另一方面,这个孩子刚开始打家人时没有被当回事,而他自己也发现这样对自己有利,所以就养成了这种习惯。比如妈妈让他做讨厌的事情,他怎么不同意都不行,直到他发脾气打人时妈妈才让步,这样的经验会把孩子引向不健康的方向。

孩子动手打人怎么管教(敢对母亲动手的孩子该怎么管教)(图2)

03 3条巧招,帮助父母“专”治打人熊孩子

孩子动手打人怎么管教(敢对母亲动手的孩子该怎么管教)(图3)

1.巧用“冰山理论”,帮助父母看见孩子打人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对症下药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冰山理论包括七个层次,从上到下依次是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我。

孩子动手打人怎么管教(敢对母亲动手的孩子该怎么管教)(图4)

以壮壮在幼儿园打人为例,这七个层次依次是:

(1)行为:打小朋友。应对方式:指责、攻击

(2)感受:愤怒、恐惧。

(3)深度感受: 担心。

(6)渴望:爱。

(7)自我: 我是不重要的、不被爱的。

我们需要的,就是发现行为下面所隐藏的内心世界,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否则,仅是纠正行为,治标不治本。发现了问题后,如何对症下药解决呢?可以通过三层治疗性故事来解决。

①第一个层次是针对孩子的某个行为编故事。

比如孩子打人,我们就针对孩子打人这个行为编一个故事,将孩子的行为和解决方案全部编进去(比如,在《张牙舞爪的小螃蟹》中,抓人是行为,解决方案是戴手套)。这是头痛医头的做法,对五岁以下的孩子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但对五岁以上的孩子往往起不到作用。

②第二个层次是针对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编故事。

比如孩子打人,他为什么打人呢?是因为嫉妒小朋友,对吧?那就编一个不要嫉妒小朋友、兄弟姐妹和平友爱的故事。

③第三个层次是我不管你的行为是什么,我就看你行为背后有什么样的心理需求,根据心理需求来编故事。

如果第一个层次是在部分叶子上洒水,那么第二个层次就是在所有的叶子上都洒上水,而真正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在树根上洒水,这就是治疗性故事的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

比如壮壮在幼儿园打人这件事,他打人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呢?

一种可能是环境的变化,给孩子带来了心理压力。孩子不知道自己在这个集体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位置,也不知道老师和小朋友们是否真正接纳自己,他很想试探一下,看看大家到底对他怎么样。而对于一个三岁多的男孩来说,他能想到的试探手段就是打人。

另一种可能是,壮壮此时恰好三岁多,这正是男孩稍微有点力量的时候,这时的男孩经常会像公鸡一样骄傲,仿佛自己就是国王,就是大力士,因此他很想试验一下自己的力量,更想让别人承认自己的力量。可是他又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把这种力量展示出来,于是他就开始打人了。

弄清楚孩子打人背后的心理需求后,编故事就容易了。

透过孩子打人的行为,找到背后的心理原因和心理需求,采取三层治疗性故事对症下药。

孩子动手打人怎么管教(敢对母亲动手的孩子该怎么管教)(图5)

2.巧用“拉波波特法则”,帮助父母和孩子达成共识

在《直觉泵》里,社会心理学家兼博弈论专家阿纳托尔·拉波波特(Anatol Rapoport)曾提出过一套规则,即“拉波波特法则”。认为对于那种讽刺对手的恶习,这套规则是最好的解毒剂。

拉波波特法则用清晰的四个步骤告诉人们,如何沟通才能避免争吵,达成共识。

孩子动手打人怎么管教(敢对母亲动手的孩子该怎么管教)(图6)

需要注意的是,前三步不可省略,只有把这三步走扎实了,第四步——提出反对意见,才有可能实现。有了复述—理解—认可的铺垫,当我们提出不同意见时,对方会不知不觉地被带入一种反省的状态。这时,此次就很容易达成共识了。

我们用拉波波特法则看下如何和孩子对打人这件事情进行沟通,形成不要打人的共识。

在发生打人事件后,我们和孩子进行谈话,引导孩子说出他为什么打人的观点。比如孩子的好朋友被别人欺负,为了制止他而打了人。

父母第一句话:“哦,你打人就是想制止别的小朋友欺负你的好朋友啊。(第一步,父母复述了孩子的观点,让孩子知道父母真的听到他的话且明白他的意思。)

父母第二句话:“宝贝,好朋友被人欺负,的确我们应该要去制止。”(第二步,表达对孩子的理解。)

父母第三句话:“ 宝贝,你帮助了好朋友,让他免受欺负,确实挺值得高兴和骄傲的。(第三步,肯定孩子的感受。)

父母第四句话:“好朋友被人欺负,我们是要去制止,但是打人这种方法不太好啊,因为他的好朋友看见了,可能会觉得你在欺负他,也可能会上来打你,而且打人也是幼儿园禁止的。除了打人外,我们还可以试试其他办法啊,比如告诉老师,让老师去处理,或者,你先上去拉开欺负人的小朋友,试着跟他先说说道理(第四步,提出反对观点,给出充足理由)

如果父母这样和孩子进行沟通,相信会让孩子重新认识打人这件事,继而下次遇到类似的场景时,会选择不打人,真正达成共识。

孩子动手打人怎么管教(敢对母亲动手的孩子该怎么管教)(图7)

3.巧用“黄金圈沟通法”,帮助父母和长辈之间达成共识

2017年北京市家庭建设促进会开展了一个调研,发现北京隔代养育率达到80%,上海达到了惊人的88.9%。隔代养育已经是中国中产阶级的标配了。隔代教育带来的烦恼,也是中国中产阶级的标配。

最大的烦恼,可能就是父母和长辈之间对于育儿观念的冲突。对于孩子打人这件事情,两代人的观念可能也会产生冲突,父母可能认为孩子打人要好好分析下背后隐藏的心理需求等,要重视起来,长辈可能认为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等大了就好了,不用太重视。

孩子动手打人怎么管教(敢对母亲动手的孩子该怎么管教)(图8)

要解决观念冲突的问题,可以使用黄金圈沟通法改变沟通模式,隔代养育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黄金圈沟通法代表的是在隔代育儿当中,跟老人沟通的3个层次:第一层目的(Goal),第二层信念(Belief),第三层行动(Action)。

1.目的(Goal):理清目的,统一战线。

父母和老人在一起育儿,首要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到爱,其次是学会生活的技能和规则。孩子在老人面前享受不同的爱,就好像让孩子偶尔吃糖一样,并不会造成本质上的伤害。

针对孩子打人这件事,父母倾向于严厉管教,老人倾向于听之任之。其实,双方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好,不要染上恶习。父母这时可以先探究下孩子打人背后的心理原因和需求等,然后就此在和老人进行沟通,更利于理清目的和统一战线。

2.信念(Belief):相互理解,表达感激。

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父母和老人的共同信念。父母要从心里感激老人对孩子的爱和照顾。这份感激可以在每周固定一个时间用语言表达出来。

3.行动(Action):提出方案,允许不同

在很多家庭,老人接收到的信息往往是批评、指责。老人来帮忙带孩子,本来是义务之外的事情,是出于对儿女的关心,却常常遭受指责和批评,这样他们非但不会配合,反而会更加坚持自己原有的做法。

父母可以尝试用“请求”而非“要求”的说话方式给出一个合理的方案。

比如针对追跑着喂孩子吃饭这件事,父母可以跟长辈这么说:“妈,我看到孩子边跑您边喂他饭吃,我有点担心,因为运动的过程中吃东西非常容易呛到。同时,我也有些着急,因为孩子不能坐下来自己吃饭,去了幼儿园没有人喂,他自己不会吃。我希望能在家慢慢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先从让他跟大人一起吃饭开始练习吧。我们先让孩子自己吃20分钟,然后,他吃不完您再喂10分钟。可以吗?”

跟老人共同育儿的过程是我们跟自己父母和解的过程,这也是我们自我成长的机会,通过黄金圈沟通法,让我们和父母达成共识。

孩子动手打人怎么管教(敢对母亲动手的孩子该怎么管教)(图9)

04 结尾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里状态,要有的放矢。比如孩子做错事时,你要耐心,细致的分析他错在哪里,然后引导他怎样做才正确。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鼓励,不要一味的批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样可以让孩子建立自信。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学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然而,不少来自幼儿园的调查显示,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

1.家庭教育中教养方式不恰当

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现代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幼儿独立性培养。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对孩子溺爱非常普及。如有一个小女孩的裙子被别人摆了一下,她冲上去抓别人的脸,老师刚要准备和她谈谈,她就大声哭着说:“我爸爸知道你批评我,会心疼的。”而家长知道这事后,却一笑了之。又如孩子在家中谈论幼儿园的开心事或问一些问题,家长嫌烦,不理睬。孩子感受不到情绪上的快乐和满足,长久下去自然会冷淡。

2.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样的作用

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长的性格很随意,对发生的事情不介意,得过且过,他想要求孩子事事严谨就很难。另外,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孩子看见了准备离婚的父母之间的战争,感到很害怕,会变得非常胆小。也有孩子为避免受欺负而主动出击,打骂同学。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为不当之处。

3.家长的教育观点不一样

有不少家长在心理咨询中反映孩子有说谎的毛病。说谎的原因很多,比如学龄前幼儿分不清现实和想象,家长把孩子说出来的想象误以为是说谎,这实际是幼儿趋利避害的本能,但也有家长需要检讨的地方。例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出现问题,幼儿园教师找家长,父亲回家批评一下,让下次改正就可以,找母亲的话,孩子回家就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孩子又总结出来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好处。久而久之,孩子在父亲和母亲面前说不一样的话,在老师面前和在家长面前也说不一样的话。说谎的坏习惯就养成了。

4.以成人的视角看问题

有些事情对于孩子来讲是好事或无所谓的事,而有些家长看待这些事的角度却有问题。如看到老师让幼儿在幼儿园捡树叶而自己聊天,家长认为这样的活老师自己不参与,幼儿也不用干。家长从成人的角度认为这是对幼儿不公平,而幼儿自己认为这是集体活动,很有趣。这样家长的观点和孩子的感受完全相反,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或者长大以后就学会人际交往中斤斤计较,偷懒耍滑。

5.祖辈与保姆代养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父母忙于工作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必然会请老人或保姆帮忙照看孩子。一方面祖辈和保姆的知识水平通常较父母要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看管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所以他们给孩子心理成长上的帮助远不如父母;另一方面祖辈和保姆为避免孩子受伤,总是限制孩子的活动,或吓唬孩子有危险,这也使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受到影响,比如运动能力差、不敢尝试新事物、胆小懦弱、夸大危险、依赖等。

对策与建议

1.要不断给孩子以积极的评价,并且要及时地表扬。为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表扬,这样坚持做下去才能使孩子渐渐恢复自信心,逐渐做得更好。

2.要注意改变家长自己的形象。如果你不满意孩子的某些特点,检查一下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表现,如有,要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改正。

3.要给孩子的进步留有余地。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孩子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4,积极调整家长自己的心态。尽可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与同事交往、对社会的态度都尽可能从善意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这样才能在内心产生宽容的心态,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才能是积极向上的。

5.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参与家务,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让孩子在家中享有民主平等的地位,加强与孩子的交流。

6.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联系,及与孩子同伴家长的交往,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

7.家长必须掌握幼儿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如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有关孩子心理困扰、心理障碍时要及时找专家咨询.打给她一顿叫她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孩子们都是这样.他们打人》你要了解他们为何打人?》是他们错吗》?如是他们错你就吧要理他们》一俩个星期?》如是你错你就地去安慰他们》孩子的自尊心微小的》《

小孩打闹,大人扇小孩耳光,怎么处理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必须兑现。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熊孩子教训下很正常,我们都是从小挨打长大的,也没几个什么心理有缺陷的嘛。该教训的时候千万别舍不得动手。事后再口头教育下就可以了不是大人打小孩太重是不对的,大人本来就不该打小孩,如果孩子犯错了,一定是大人没有能够给孩子正确的教育和教育方式,希望能够把孩子当做是朋友那样去相处去了解,其实孩子什么都懂,不要以为他不懂,另外,身教大于言传。

搜索标签:

原文地址:https://www.wangyinxuexiao.com/hubei/67889.html

早恋、厌学、叛逆孩子管教学校
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

本学校面向10-18周岁青春期叛逆孩子,对存在厌学、早恋、叛逆、离家出走等问题青少年采取行为矫正辅导教育,常年面向全国招生,全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安全有保障!

在线咨询热线

400-0700-590 400-0700-590 400-0700-590
立即
咨询

标签列表

戒网瘾学校针对8至18岁以下有上网成瘾,叛逆出走,沟通困难,性格孤僻,采取人性化管理,行为矫正,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军事训练,生活体验,社会实践等多方位一体的科学化教育模式,已帮助多名青少年逐步走出困惑。

Copyright © 2012-2022 武汉正苗启德叛逆期管教学校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SITEMAP.XML 网站地图 SITEMAP.HTML 网站导航L TAG标签 网站lCP备案号: 鄂ICP备19029853号-21

伪原创工具